超低溫:-196°C,接觸人體或物體可導致瞬間凍傷或材料脆化。
快速氣化:1升液氮可膨脹為約700升氣體,密閉容器中可能引發爆炸。
缺氧風險:液氮揮發會置換空氣中的氧氣,導致窒息(尤其在小空間內)。
防凍手套:需使用厚層絕緣手套(如專用低溫手套),禁止普通棉/橡膠手套。
防護服與靴:覆蓋全身皮膚,避免直接接觸。
通風環境:操作區域需保持空氣流通,避免低洼處聚集氮氣。
專用容器:使用雙層真空絕熱杜瓦罐或液氮罐,禁止普通金屬/塑料容器。
避免密封:容器需保留排氣孔,防止壓力積聚。
平穩放置:運輸時固定容器,避免傾倒、碰撞。
禁止直接接觸:傾倒時使用長柄漏斗,保持30cm以上距離。
緩慢注入:避免液氮劇烈沸騰導致飛濺。
設備預冷:金屬工具需逐步降溫,防止冷沖擊斷裂。
立即脫離接觸,用大量溫水(40-42°C)沖洗患處,勿揉搓或使用熱水。
脫去凍結衣物(若粘連皮膚需就醫處理)。
送醫時注明“低溫凍傷”,避免錯誤治療。
疏散人員:迅速撤離至通風區域。
關閉泄漏源:佩戴呼吸設備后操作(如無法關閉,轉移剩余液氮)。
自然揮發:小面積泄漏可靜待揮發,大面積泄漏需用防爆風機加速擴散。
進入高濃度氮氣區域必須佩戴氧氣呼吸器。
發現昏迷者立即移至通風處,進行心肺復蘇并呼叫救護車。
法規標準:遵循《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OSHA或GB 2894等規范。
定期培訓:每季度開展液氮操作演練,強化風險意識。
設備檢查:每月檢測容器真空度、閥門密封性,記錄壓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