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氣體行業起步于80年代初,從龐大的天然氣、煤氣用量,到相對較低一些的其它工業氣體用量,都是隨著中國經濟騰飛而逐步提升,尤其是巨大的天然氣市場需求帶動了一些地方企業從十幾人的小公司一躍成為幾千甚至上萬人的大型企業,量級增長的市場需求為企業發展預留了可觀的經濟利潤。但這一過程仍然受到地域限制因素的影響,導致一些公司的地域性較強,未能形成全國統一布局的大型企業。這種類似割據一方的市場現狀形成了這些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環境,無法在技術水平投入、國際投資、環保研發、新工藝研發等方面形成更高層次的投入趨勢。這些大型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較為緩和,基本失去了市場競爭機制應有的激勵促進作用。
除天然氣和煤氣外的其它工業氣體行業處于更加無序低效的狀態,傳統工藝幾十年無法更新換代,因為低質化的價格戰在不斷壓縮各個企業的利潤,企業沒有更多資金用于技術改進,更別提分裝工藝技術研發。大量各類小微型工業氣體分裝企業分布于全國各地,勉強維持生存,卻無法邁出較大的發展步伐,工業氣體尖端領域的超純、特級氣體仍然被歐美巨無霸型的氣體公司壟斷,而這些巨型企業在國際上仍在進行兼并發展,在國內布局也逐步從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衍生,在技術水平上遙遙領先國內企業。而國內現狀還是一盤散沙,小企業大量存在,卻都無發展勢頭,盤踞市場又不進行更多技術和安全投入,行業發展停滯不前。
中國工業氣體需要一家或幾家大型企業,來統一市場,整頓秩序,形成規范,進而集中資源進行科研投入,同時走出國門逐步發展為能和德國林德集團、法國液化空氣集團和美國普萊克斯等國際工業氣體巨頭競爭。中國的發展是方方面面的發展,實現偉大中國夢也是實現方方面面的理想和抱負,挑戰新的世界秩序也需要國家更全面的進步。也許真到了中國也出現一兩家工業氣體巨頭公司的時候,中國真的離超越美國不遠了!
這些工業氣體包括氧氣、氮氣、氬氣、氦氣、氫氣、丙烷、丁烷、甲烷、二氧化碳、高純空氣等產品,銀川氧氣需求、銀川氮氣需求、銀川氦氣需求、銀川氫氣需求、銀川氬氣需求、銀川丙烷需求、銀川干冰需求和銀川二氧化碳需求均可聯系道格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