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氮氣置換要求》
2) SY0401-98《輸油輸氣管道線路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3) SY/T5922-2003《天然氣管道運行規范》
4)國家和行業現行的有關規定、規范和驗收標準
5) 同類工程施工經驗
2.1.1所標記的標準制品(可燃氣體檢測儀)的現有產品在類似工程中有滿意的性能記錄,產品符合技術規范。
2.1.2 根據進行的工作,不論完成到什么程度,隨時接受項目監理的檢查。
2.1.3 隨時準備接受質量管理部門對工程質量的檢查。
2.1.4 對管道工程中置換接口的施工,按業主、監理指定的焊接工藝規程的要求進行。
3.1置換不留盲端,在所有的氣頭檢測點2分鐘內每隔30秒檢測1次,連續三次檢測,每次檢測儀檢測到可燃氣體量均在1%以下,且保持一致。
3.2 注氮量以管線和設備有氮氣壓力≥0.02MPa為準,最終保持穩定。
3.3注氮溫度、速度嚴格控制,滿足《氮氣置換技術要求》。
3.4可燃氣體檢測儀有校驗證書記錄設備系列號。
置換質量控制流程圖
我們的置換施工指導思想是在確保符合QHSE相關要求下,不惜一切人力物力,視項目建設所需,確保工程質量達到要求,確保干燥置換施工進度按計劃和項目總體要求進行。
根據項目輸氣支線工程特點,我們制定出如下施工總部署:
1)根據各工序特點,合理安排施工步驟,使各工序環環緊扣先全部完成線路的降壓放空,再進行充氮置換。
2)合理調配施工人員和設備
在置換施工時實行各工序流水線作業,逐段推進的方式。準備工作如場地清理平整、平整,設備倒場就位、流程連接、注氮工作分別交給專門機組完成。可燃氣體檢測由檢測組獨立承擔。
5.1 總體施工流程
5.2置換開展的必要條件及準備
1. 全線路天然氣降壓、放空。
2. 臨時用地、施工審批等各項手續辦妥;臨時用電、工農關系等協調完畢。
3. 置換的設備、機具、儀器、人員就位,流程連接完畢。
4. 必須接到本次動火連頭現場領導組的指令方可進行施工。
5.3全線路管線、閥室及站場管網、裝置充氮置換天然氣
1 充氮置換目的
因新建管線H1樁至萬通化工管道即將投產,須與臨港分輸站至成城瀝青計量站段老管道連通,但由于老管道內天然氣是易燃氣體,若直接進行動火連頭施工作業,必將產生爆炸造成事故,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保證連頭作業在安全的條件下順利進行,需要在連頭作業前對管中天然氣進行充氮置換。
2 全線充氮方案
根據《氮氣置換技術要求》,采用無腐蝕、無毒害的惰性氣體作為隔離介質,采用無隔離清管器方案及“氣推氣”方式。
3 注氮的溫度、注氮總量、流量流速和所需時間
a.液氮氣化后進入輸氣管道之前經加熱裝置至5℃~15℃之間,以防低溫損傷管線。
b.注氮總量的確定
臨港工業用戶支線二期工程輸氣管道氮氣置換填充所需氮氣量為在0.02MPa,10℃狀態下充滿整個線路工程線路管道、閥室、站場管道體積所需用的量。
為了確保輸氣管道氮氣置換填充能順利、徹底,氮氣注入量考慮如下損失量:
a) 注氮期間氮氣和天然氣之間會發生混合,氮氣會有混氣量,造成氮氣段的減量。
b) 站場置換放空耗費的氮氣量
根據我公司以往施工經驗,由上述原因引起的氮氣損失量30%考慮。
每充氮管段氮氣用量(Nm3) = 該段管道總容積(m3)×(1+30%)
臨港分輸站—雞啼門閥室管道?660×12.146KM用氮量+臨港分輸站—BP、成城瀝青計量站?323×7.5KM用氮量
{3.14×(0.66÷2)2×12146+3.14×(0.323÷2)2×7500}×(1+30%)=
(4153+612)×130%=6194m3
理論計算液態氮置換常溫、常壓氮氣量:800m3/T,依據我公司施工經驗按700m3/T計算
所需液氮量:6194÷700=8.85噸
考慮到連頭后還將進行全線路置換我公司一次購買14噸氮氣,如若因連頭施工時間過長或其他意想不到原因造成氮氣量增加,我公司與氮氣供貨商已達成協議,可提前4小時聯系氮氣,3小時氮氣車到場。
c.氮氣流量流速計算
我公司采用的氮氣汽化器汽化能力為600m3/h,即氮氣汽化器出口流量為600 m3/h,在?660管道內流速為
d.全線路首次置換合格時間為
6194m3÷600m3/h=10.3h
4 充氮置換程序
臨港工業用戶支線二期工程氮氣置換線路示意圖
因臨港分輸站至成城瀝青計量站管徑小、里程短(詳見臨港工業用戶支線二期工程氮氣置換線路示意圖),臨港分輸站調壓橇后匯管V-0603上的清掃預留作為注氮點;可先選擇從臨港分輸站注入氮氣,分別在BP計量站、成城瀝青計量站排污管處進行氮氣檢測,(計算置換達標時間約為3.14×(0.323÷2)2×7500=612m3×130%÷700m3/h=1.13h)約68分鐘后達到合格。
然后進行臨港分輸站進站匯管V-0601注氮點注氮,在雞啼門閥室下游、南水瀝上游壓變根部閥處進行氮氣檢測;(計算置換達標時間約為3.14×(0.66÷2)2×12146=4153m3×130%÷700=8.4h)約8.4小時置換達標。
由一臺氮氣車、一臺汽化器分別由氮氣注入口向兩邊主線路置換,在沿線閥室、計量站氮氣檢測點,分別由業主及施工單位負責檢測人員檢測可燃氣體濃度達到1%以下,合格后關閉各閥室內放空閥,關閉各計量間計量橇放空及排污閥門。我單位根據連頭施工需要隨時準備填充氮氣,氮氣充分保證需要量。等待HI樁動火連頭、南水瀝閥室改造連頭作業施工完畢再次進行注氮。
6、清理現場、交工驗收
完成所有注氮工作后,恢復現場流程,做好場地衛生清理工作。
向項目部提交綜合報告及相關資料申請驗收。
機組名稱 | 數量 | 人員組成及數量 | 配備 | 職責 |
施工準備組 | 1 | 電(火)焊工1人 管工1人 力工2人 司機2人 | 指揮車1輛 工程車輛1輛 | 負責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包括設備搬遷、倒場、流程連接及其他輔助工作等工作 |
氮氣車操作組 | 1 | 氮車操作手2人 力工2人 | 液氮車1臺 | 負責充氮置換過程液氮車的運行、維護和液氮氣化、充氮操作 |
監測組 | 2 | 氧濃度檢測人員2人 質檢員1人 司機1人 | 監測車1臺 測氧儀2套 | 負責充氮置換過程中氣體的檢測 |
為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根據施工現場情況對各施工機組進行臨時調配,對施工人員進行臨時調配。
8.1 氮氣置換技術要求
1)用于填充置換的氮氣純度應在99.95%以上。
2)置換開始前應確保每一注氮口、每一注氮管段所需的氮氣足量及時供應,置換期間不得中斷注氮。
8.2注氮要求及注意事項
1)注氮作業現場周圍設20米范圍警戒區,并設置明顯警戒標志,與注氮作業無關的人員嚴禁入內。
2)聯系氮氣源及運輸車輛,安排注氮車及其它設施的停放位置,根據現場實際決定所需注氮的機具、材料,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3)注氮車加熱裝置氮氣出口溫度范圍為5~15℃。 根據注氮速度及溫度要求,液氮車配備與注氮車匹配的加熱設施及其它附屬設施。
4)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提前加工制作好注氮接頭,拆卸與之有關的管段,臨時注氮流程和注氮接頭安裝工作完畢。
5)液氮車必須加帶防火帽,工作人員必須遵守相關的各項安全規定。
6)保持現場通風,防止液氮泄漏造成人員缺氧窒息。
7)禁止觸摸液氮低溫管線,防止凍傷。
8)做好壓力、流量、溫度等參數的記錄。
9)惰性氣體可令人窒息,檢測人員要注意空氣中的含氧量必須達到18.5%~21%。
10)用氮氣進行管道內空氣置換時,液態氮氣首先通過汽化器—加熱器—溫度表—臨時管線,然后進入主管道。
11)置換用臨時管道管徑不易小于DN50,若受場地限制,可將臨時管道煨制成盤管,溫度計、壓力表宜安裝在靠近氮氣車處。
12)安排專人觀察溫度計的指示溫度,充入氮氣的溫度不得低于5℃,若溫度下降較快,減小氮氣流量,以保證管道入口處氮氣溫度不低于5℃為準。
13)選擇多個檢測點,檢測口選擇在管道稍高處,且靠近放空口處,檢測口在每一條管道支線的末端設一處,在主管道靠近放空口處設一個檢測口。
14)氮氣置換過程中,在各個檢測口處定時進行檢測,以確定氮氣置換進度,檢測時間根據現場情況確定。
15)大容器吹掃可能會導致竄氣,吹掃可能掃不清整個容器,可同時在幾個放空口進行取樣測試以保證達到吹掃要求。
16)末站內未進行置換部分設置明顯標志。
8.3 充氮置換的氣頭監測方法
在管線沿線的閥室設置氣頭監測點,同時在各站進站處設立氣頭監測點。
根據情況沿線安排兩個監測組,配置兩臺監測車、兩套氣體檢測儀及監測人員,兩個監測組隨著氮氣氣頭輪替向前檢測。
a. 氮氣-天然氣混氣段氣頭檢測
監測儀監測到可燃氣開始從21%下降時,在2分鐘內每隔30秒檢測1次,連續三次檢測結果均不足21%的含氧量時,就認為氮氣-空氣混氣段氣頭已經到達。
b. 純氮氣氣頭檢測
檢測儀檢測到可燃氣下降到1%時,在2分鐘內每隔30秒檢測1次,連續三次檢測結果一致,就認為純氮氣已經到達。
8.4 氮氣置換的驗收標準
用氮氣分析儀測量管道內含氧量不超過2%為合格。
施工用基本設備、材料配備一覽表
序號 | 名 稱 | 規格型號 | 單位 | 數量 |
一 | 主要設備、車輛 | |||
1 | 液氮泵車 | NPT360HR15 | 臺 | 1 |
2 | 工程車 | 臺 | 1 | |
3 | 運輸車 | 1.5噸 | 臺 | 1 |
二 | 測量儀器、儀表 | |||
1 | 測氧儀 | OX-100A | 套 | 2 |
2 | 可燃氣體檢測儀 | 套 | 2 | |
3 | 壓力表 | 量程0~1.6MPa | 塊 | 2 |
4 | 壓力表 | 量程0~8MPa | 塊 | 2 |
5 | 溫度計 | -10~100℃ | 支 | 5 |
三 | 主要材料 | |||
1 | 液氮 | 純度≥99.95% | 噸 | 14 |
四 | 其它機具材料 | |||
1 | 電焊工具 | 套 | 1 | |
2 | 火焊割工具 | 套 | 1 | |
3 | 施工工具 | 套 | 若干 | |
4 | 干粉滅火器 | 5kg | 只 | 4 |
5 | 警示宣傳標牌 | 個 | 8 |
1)測氧儀
技術指標:
工作環境溫度: 1℃-40℃
工作環境濕度: <85% RH
響 應 時 間: <30秒
氧傳感器壽命: 十八個月
精度: 3 級
測氧范圍 : 0-100%
分辨力: 0.1%
顯示方法: 31/2 LCD
電源 : DC 9V
外形尺寸:116mm×28mm×76mm
2)可燃氣體檢測儀
3)氮氣車
額定排氣量:60Nm3/min
最大排氣壓力:10MPa
氮氣純度:99.95%
l 突發事故為零
l 人員傷亡為零
l 環境污染事件為零
9.2.1 工作范圍
在工作中一切于有關的環保,安全,健康工作。
具體分項可分為充氮工作中的環保、安全、健康。
9.2.2 工作方法
建立HSE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使其工作符合在健康和安全等方面。
空氣壓縮機屬于高壓設備,在操作中有安全隱患,有專業操作手操作對其他員工進行安全教育防止意外發生。
電焊機用電安全隱患設備,電弧強光對人的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危害,電焊操作人員應穿好勞動保護裝置,協助人員應做好自我保護,無關人員應遠離操作現場。
氣焊操作存在火災隱患,非操作人員應嚴禁使用,氧氣乙炔在使用過程中應嚴禁碰撞,兩個氣瓶之間的距離應在10米的距離,并有專人安全看護。
檢測精密設備應輕拿輕放,在操作過程中應防止有害氣體中毒。
在管道置換施工存在有高壓風險,有害氣體風險,用電風險,車輛安全風險,對于這些高壓風險控制要在管線兩端放置警示標志,防止非操作人員靠近,還要安排有經驗的工人在此操作。對于有害氣體風險,有害氣體風險主要存在各個閥室和管線的兩端,工作人員在操作時要先檢測有害氣體的濃度,確保工作人員人身安全。對于用電風險,要安排專業電工操作,在操作時要有兩名員工在現場,并在用電設備上安裝漏電保護裝置。對于車輛安全風險,要專車專人操作,嚴禁他人無證駕駛。
有害氣體風險主要存在有氮氣和天然氣,氮氣危險存在于置換作業中,特別是在閥室中,氮氣濃度過高會使人產生窒息。在置換時操作人員應站在上風口,在操作時應時刻檢測氧氣濃度的變化,并通知現場其他人員,若氧氣濃度偏低,應撤離現場,并派操作人員查找原因并及時解決。天然氣危險存在于投產過程中,
在投產時操作人員應站在上風口,在操作時應時刻檢測氧氣濃度的變化,并通知現場其他人員,若氧氣濃度偏低,應撤離現場,并派操作人員查找原因并及時解決,另外,現場操作人員關閉手機,杜絕一切火種。
車輛安全主要存在運輸途中,在車輛管理方面,不單獨出車,每次出車需有相關人員押車,無證人員嚴禁駕駛車輛,駕駛人員避免疲勞駕駛,在連續出車8小時以上應適當休息。
在施工現場安置工序、分區等標示牌,要有安全生產和操作規程牌,在有潛在危險的地方要有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必要時設置安全欄桿,以控制車輛及行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