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沖突:伊朗和以色列都試圖在中東地區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伊朗通過支持黎巴嫩真主黨、巴勒斯坦哈馬斯等組織,對以色列的安全構成威脅,而以色列則通過軍事行動和外交手段,試圖遏制伊朗在該地區的勢力擴張。例如,以色列經常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目標發動空襲,認為伊朗在敘利亞的存在威脅到了以色列的安全1。
核問題爭端:伊核問題長期以來是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主要矛盾焦點。以色列將伊朗核計劃視作 “生存紅線”,擔心伊朗發展核武器會打破地區的軍事平衡,對自身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因此,以色列一直強烈反對伊朗核計劃,采取了包括暗殺伊朗核科學家、網絡攻擊核設施等手段來破壞伊朗核計劃2。
宗教與意識形態對立:伊朗以什葉派穆斯林為主,其宗教領袖將以色列視為 “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勾結的產物”,認為有責任捍衛伊斯蘭世界權益,呼吁 “解放巴勒斯坦”。以色列以猶太教為主導,猶太復國主義以生存安全為要旨,這種宗教層面的對立,深入社會文化與民眾心理,難以輕易化解。此外,耶路撒冷作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圣地的歸屬爭端,進一步激化了雙方矛盾2。
軍事沖突不斷:雙方經常爆發軍事沖突。例如,2024 年 4 月 1 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附近建筑遭以色列空襲,造成多人傷亡。4 月 13 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對以色列特定目標展開打擊行動,使用了數十架無人機和導彈。2024 年 10 月 1 日,伊朗向以色列發射約 180 枚彈道導彈,以報復以色列對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的刺殺。2025 年 6 月,以色列襲擊伊朗西南部軍事基礎設施,伊朗則向以色列發射約 25 枚彈道導彈,造成海法等地人員受傷